图书介绍
中西文化互补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于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2685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比较文化-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文化互补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气”的宇宙观是否“科学”谈到两种科学的产生1
第一节 中西文化交流中最突出的障碍2
第二节 百多年中西思维比较进程的概述4
第三节 中西思维比较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8
第四节 投身于两种科学交会的洪流,才能感受到那“大时代”的脉搏13
第五节 从人类思维分合的全过程中探寻两类科学产生的必然16
第六节 人类生存中作与息的不同需要导致对不同时空物质运动的不同探索17
第七节 两种科学产生的主体依据——与不同时空相对应的人的左右脑的不同功能22
第八节 中国从远古就走出了一条集两种科学于一身的独特之路29
第九节 明确人类思维两源,认识两者之优缺33
第二章 两种不同的科学导致中西思维文化的不同体现之一:西方人重物,中国人重心36
第一节 物(不等于“物质”)与心(不等于“意识”)是中西思维比较诸范畴中的基本范畴37
第二节 西方重物,走上一条由物——私欲——对立——斗争之路40
第三节 中国重心,走的是由心——公、善——互爱——和谐之路47
第四节 当代脑科学开始为中西的“物”或“心”的一偏认识进行实证52
第五节 心与物的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光明大道57
第三章 中西思维文化不同的主要体现之二:西方人重“物”则尚“实”,中国人重“心”则贵“虚”64
第一节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65
第二节 虚——与体验科学功能态下的特殊感识密切相关67
第三节 “实”出自“虚”,“内视”(非常规感识)高于“外视”(常规感识)70
第四节 实虚统一,贯穿人体72
第五节 实与虚的相反相成、相互转化73
第六节 实虚范畴的出现在认识史上的影响76
第七节 实虚关系认识对审美艺术的影响79
第四章 中西思维文化不同的主要体现之三:西方人重物则分,中国人重心则合82
第一节 分,分出了实验科学;合,合出了体验科学82
第二节 “分”的哲学是斗争哲学,“合”的哲学是和谐哲学88
第三节 天人之分合——最大的分与合90
第四节 身心之合——最基本的分与合93
第五节 身心之分在西方医学上有着突出的反映95
第六节 身心合一的观点在中国养生、医疗上得到充分体现97
第七节 分合的不同认识对中西审美文化的影响103
第五章 中西思维文化不同的主要体现之四:“子”论与“气”论的对立106
第一节 分中得“子”,合中得“气”106
第二节 懂得“气”才能进一步懂得生命,懂得感觉与思维109
第三节 一个借助推理,一个全赖感悟111
第四节 从“子”与“气”的对立到“子”、“气”的115
第五节 “子”与“气”的对立对中西审美文化的影响120
第六章 中西思维文化不同的主要体现之五:西方重智与中国重德124
第一节 西方人重在做事则尚智,中国人重在做人则尚德124
第二节 西方人因何尚智——在于单一实验科学的发展126
第三节 中国人因何独具人类最高道德观念——在于“气”的体验科学的独特存在128
第四节 德与智由对立走向统一132
第五节 物质文化与心性文化137
第七章 从两种科学的由对立走向互补看中西文化的相融140
第一节 实验科学“由实入虚”带来认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141
第二节 西方实验科学家向东方求道144
第三节 实验科学“由实入虚”的急先锋之一——脑科学148
第四节 实验科学“由实入虚”的急先锋之二——信息科学150
第五节 两种科学走向互补的西方代表作——《物理学之“道”》155
第六节 “新的能量信息技术”在20世纪末突然向全世界公开亮相164
第七节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和他提出的“东方的科学革命”172
第八节 两种科学的走向互补导致中西文化的相融181
主要参考书目194
后记195
热门推荐
- 1303544.html
- 763921.html
- 3505866.html
- 3890234.html
- 598046.html
- 3406650.html
- 874352.html
- 1254766.html
- 1750072.html
- 3838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8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4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0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7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5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7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6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0165.html